西班牙vs马竞-西班牙vs马其顿预测
马其顿君主制中,有一种传统的做法,是什么?
马其顿君主制中,多妻制是一种传统的做法。
在宣战的同时,腓力普得到了对其在底比斯、加尔西斯、安布拉西亚和科林斯驻军的认可,并向希腊各邦征集分遣部队。公元前336年春,一支至少有10000人的前锋部队,由帕尔门尼奥和阿塔鲁斯率领,并在舰队支援下渡过了赫勒斯滂,全军主力随即将在腓力普指挥下于秋季开拔而来。
在小亚细亚,波斯总督曼托尔已死,其弟梅隆只继承了他的军权。在波斯首都苏萨,宫廷禁卫军司令巴戈亚斯在公元前338年毒死了阿塔薛西斯?奥库斯,又于公元前336年毒死了他的儿子阿尔赛斯,但巴戈亚斯本人也被大流士?科多曼努斯毒死(约公元前336年5月)。入侵的希腊军受到西奇库斯和其他起义反抗波斯的希腊城邦的欢迎。
以弗所人在阿尔蒂美斯神庙为腓力普竖了像,卡利亚的总督皮霍达汝斯则把自己女儿嫁给了腓力普的一个儿子阿尔希达攸斯。与此同时,雅典的支持与反对腓力普的人不断倾轧,互相告发、追究,闹得不可开交。在内政方面,吕库古力求整顿国家财政。德谟斯提尼于公元前337年被选为神圣基金首席专员,这一基金现在又成为岁入盈余的支配者了,他还使人民大会通过了修建比雷埃夫斯码头和要塞的决议。
在公元前336年年初,克提西丰提议在迪奥尼修斯节献给德谟斯提尼一顶金冠,但这一提议被埃斯奇尼斥为非法,马其顿将军阿尔西马库斯却受到人民大会奖赏。但需要派出一支骑兵和三桨座船的分遣队参加对波斯作战时,弗西昂力劝人民大会迅速派出,切勿拖延。当腓力普的女儿克娄奥帕特拉和莫罗西亚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6年7月结婚时,雅典人给腓力普送去一顶金冠致贺,并且声明雅典将把任何阴谋腓力普而逃匿在雅典境内的人交出来。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府也是在反对与合作之间摇来摆去的。
在马其顿君主制中,多妻制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腓力普之父阿门塔斯至少在两门婚配中生了六个儿子,从而保证王位继承不致中断。腓力普有六个妻子,但只有两个儿子,即奥林匹亚斯生的长子亚历山大和菲林娜生的阿尔希达攸斯,但阿尔希达攸斯患有癫痫症。奥林匹亚斯出生于希腊王族,因而是王后,亚历山大也早已被指定为王储。假若腓力普和亚历山大都在即将到来的远征中死亡,就只有阿尔希达攸斯和腓力普过去曾担任其摄政的帕尔迪卡斯之子阿门塔斯能继承王位。
可能是为了得到另一个儿子,腓力普又在公元前337年和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娄奥帕特拉结婚。然而这次结婚却使奥林匹亚斯和亚历山大极为不满,亚历山大曾一度外出,公元前336年才被腓力普召回,大约这时双方又有了一些和解,因此出现把奥林匹斯之女克娄奥帕特拉嫁给莫罗西亚王亚历山大的婚事。在结婚庆典上,腓力普没带王家卫队而进入埃盖的剧院,当即被一个名叫波桑尼亚的年轻贵族刺死,他之下手完全是出于个人私怨而未带什么政治动机。国王死时年仅46岁,他的遗体安葬于马其顿王陵中,他的儿子亚历山大随即被人民选为"马其顿人之王" 。
腓力普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成就是被当时人充分了解的。他们亲眼看到他的王国由弱变强,其迅速与彻底都是欧洲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伊索克拉底相信,比起这些成就来,征服波斯当非难事。历史家提奥庞普斯是活到亲眼看见波斯被征服的,他写道,欧洲还没有产生过像腓力普这样的人物,假若他能继续遵行其为政的原则,那么整个欧洲都会纳入他的版图。那些批评他对希腊的处置的人,也认为他在巴尔干的功绩不可磨灭,因为他对北欧的游牧民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后数百年间都起到巨大作用。
马其顿大国是他的创作。他在一生征战中不仅没有破坏国家制度和耗损人力国力,反而使它们都得到了发展和加强,而他的势力也终于从亚得里亚海扩及黑海,从多瑙河达于拉哥尼亚的边境。尽管国家的发展如此急速,它却有深厚的力量来支持日后亚历山大的亚洲远征,并一直成为巴尔干的中流砥柱。
腓力普的军队就是武装的百姓,他们忠于国王,并有他建立的繁荣的经济为后盾。在他统治的早年,他大量使用雇佣军,但在他的晚年则只在特殊编制中用雇佣军。构成他的参谋部和重装骑兵的"国王伙伴",在精明勇敢方面也是超群的。从王国各地区征集的骑兵营,都具有竞相效忠的地区荣誉感,战绩突出的士兵还可获奖提拔为王室卫队(agema)和参谋人员。称为"步兵伙伴"的方阵重装步兵也是按同样方法组成的:其中的王家御林军希巴斯皮斯特兵,更是享有特权的精华部队。
轻装骑兵、和骑兵配合作战的步兵,以及轻装步兵、投枪兵、投石手、工程兵、坑道兵、运粮队、测量队等辅助部队也专精于巴尔干的山区作战和围攻坚固城寨。腓力普本人总是在最艰难的场合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围攻米冬时他受了伤,在伊利里亚率伙伴骑兵猛攻时也挂了彩,在与巴尔狄里斯作战时和在恰龙尼亚一役中他都率领步兵作战。亚历山大承受下来的这支军队是在战争的风浪中锻炼出来的,它在与伊利里亚步兵、希腊重装步兵和西班牙骑兵交锋时都是常胜不败之师。
腓力普对其外交上的胜利据说甚至比对他的军事胜利更为自傲。他像他的同时代人那样大搞两面三刀和收买贿赂的诡计,但他运用得更为成功。在战争中,他也能像底比斯或雅典对待奥科美努斯或塞斯都斯那样残酷,例如他在屠杀奥诺马库斯的雇佣军和毁灭奥林图斯时就是如此,但他在对待弗西斯和安菲萨时表现了高度的仁慈,而对雅典则是相当宽宏大量的。
他的政治家才干不仅表现在组织他自己的王国方面,也表现在他对付希腊族和蛮族各邻国方面。当他把利赫尼都斯湖和涅斯托斯河之间的领土并入马其顿时,却留下伊利里亚和色雷斯的各部落仍归属各王统治,并在其地建立殖民城市来开发它们的资源。
在伊庇鲁斯,他加强了莫罗西亚王国并扩张了该国的版图,不过他和它的联系还只是通过婚姻的纽带。在帖撒利,他遇到的是和马其顿处于同一文明水平的邻邦,政治联合就是在平等条件下结成的;因为不仅帖撒利把他选为联盟的"执政",而且帖撒利可以成为希腊联盟的成员,马其顿却不是。在所有这些地区他都鼓励城市发展,但不组织希腊式的城邦。在希腊他却做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
这个曾经一再耐心争取雅典合作,又在恰龙尼亚战役制止骑兵穷追逃敌的人,显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那样是想毁灭希腊的,恰恰相反,他想的是使他们平息内争而争取他们合作共抗波斯。他可能试图去完成那不可能的伟业。然而,希腊联盟的章程表明,他对希腊各邦混乱纷争的根源有很深的认识,而正处于壮年的腓力普显然要比年轻的亚历山大的作为更谦逊稳重,也更能照顾希腊的利益。
公元前200年进入统一时代,西方先是马其顿后是罗马统一对吗
正确。 公元前六世纪末,拉丁语族罗马人建立的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510年,过渡到共和时代。公元前三世纪初,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前二世纪中叶,通过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西班牙大部、马其顿和希腊诸地区,控制了地中海。公元前27年,执政官屋大维称“奥古斯都”(意即皇帝),共和制度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后期帝国,由于人民反对压迫剥削,起义广泛开展,如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亚哥尼斯特运动,给罗马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哪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步兵3万,骑兵5000进入小亚细亚(在当时的东方,这实在算不上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格拉尼科斯河畔击败了四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并通过外交手段使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不战而降,顺利进入叙利亚。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城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40万大军狭路相逢,大流士第一次领教了这位军事天才的厉害,在中军被击溃的情况下仓皇逃脱,波斯军队全线溃败,连他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接着,亚历山大进军腓尼基的推罗,在这里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经过七个月的围攻终于奏捷。这期间,大流士曾提出分一半国土给亚历山大,以换取他的母妻和两国的和平,被亚历山大拒绝。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军占领了埃及,当地祭司和贵族授予亚历山大以“埃及法老”、“阿蒙神之子”的称号。
公元前331年,在今伊拉克北部的高加米拉平原上亚历山大大帝和大流士统帅再次展开决战。大流士号称百万的大军不敌亚历山大的军队,大流士又一次逃跑被他的部下所杀,波斯帝国从此覆灭了。
但亚历山大的征服还没结束,而后进军中亚,用三年征服了阿富汗地区又进入印度,在占领印度西北大片土地后,亚历山大的士兵的疲惫到达到了极限,不愿继续前行,亚历山大无奈只有返回了巴比仑。
“亚历山大的军队可以打败火器普遍装备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这个判断尽管遭到不少质疑,但亚历山大在他的时代从未被战胜过却是事实。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希腊移民城市,现今已发现的有20多座,被称为亚历山大城,最远的达到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而最有名的是则是埃及港口亚历山大里亚,在此后两千年间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希腊移民城市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使中东地区在此后几百中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当然不是简单的“希腊化”,而是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步入中年的亚历山大对世界仍然充满了好奇心和征服欲望。他派人考察阿拉伯半岛,在巴比仑建立码头,甚至还设想沟通里海和印度洋。在他计划中要征服的地区可能还包括印度东部、意大利、西班牙、迦太基等。但在公元前3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恶性疟疾夺走了他的生命,年仅33岁。也许这场疟疾同亚历山大的征服活动一样,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亚历山大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死后帝国被几个将领瓜分
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这些帝国怎样更好地区分呢 ?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历史上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总共有11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波斯帝国,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建立了波斯帝国的最大版图。 二、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消灭了波斯帝国,继承和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可惜他英年早逝,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欧亚非)。 三、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吞并埃及后,基本确定了以后两百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四、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的带领下维持着罗马帝国最后的血脉和荣耀。 五、阿拉伯帝国,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把安拉的训令带到了欧亚非三大洲。 六、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里曼苏丹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把黑海变成了土耳其的内湖。 七、葡萄牙殖民帝国,以达伽马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葡萄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八、西班牙殖民帝国,以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西班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九、荷兰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们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法兰西殖民帝国,同样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一、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在全世界都会升起。 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末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奥斯曼帝国之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在西方横行霸道的马其顿方阵,到底是怎样作战的?
作者:小A
希腊人的军队曾经踏遍了埃及、西亚和中亚大地,所有人都为之恐惧。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被称为马其顿方阵的长矛方阵。弓箭手拿他们没办法,骑兵拿他们没办法,步兵更拿他们没办法。
马其顿方阵究竟是如何在西方横行霸道的?小A今天就来讲解一下,文章末尾有马其顿军队详细的布阵图。
一、马其顿重步兵
希腊古典时期的长矛方阵,叫做马其顿方阵(Macedonian phalanx)。
马其顿方阵,是由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结合轻盾兵(Peltasts)与重步兵(Hoplites)二者的特点,发明的一种新式步兵方阵。
一个方阵有256人,16列16行或32列8行,6个方阵组成一个团,总共是1536人。
每一个方阵步兵(Phalangites)都手持一杆5―6m的长矛(Sarissa),矛头是铁制或者钢制的,第一排把矛放平,第二排的长矛从第一排的间隙中伸出,第三排的长矛则从第一排和第二排共有的间隙伸出。
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方阵的前三排士兵可以同时作战,灵活性尚可,第四、五、六排士兵则将长矛斜着支起来,再往后的士兵则把长矛立起来。这样形成密密麻麻的长矛林,敌人放箭时,长矛左右摆动,可以打掉大部分的弓箭。
不过到了继业者争霸的时代,长矛方阵变成了前5排同时作战,灵活性大大受到限制,这也是马其顿被罗马军团击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方阵步兵都会佩戴一个青铜制的小圆盾。因为双手要同时握着超长的长矛,所以只能把盾套在胳膊上,同时挂在脖子上。长枪分为两半,平日里拆开携带,作战时拼装到一起。
同时,几乎所有方阵步兵都会配备一把铁制希腊短剑,用来防备不可避免的近战肉搏,一些士兵甚至用上了钢制短剑。(出土文物表明,希腊公元前900年就已经生产长铁剑了)
方阵步兵的精锐部队被称作伙伴步兵(Pezhetairos),在亚历山大时期,几乎所有方阵步兵都是伙伴步兵。伙伴步兵除了身着亚麻甲之外,还会佩戴头盔和胫甲。
然而,这种方阵虽然进攻凌厉,却也有个致命缺陷――侧翼与后翼。三排士兵将长矛从间隙之间穿过,本身就会非常影响机动性,应变能力必然更差。
为了保护马其顿方阵的侧翼和后方,马其顿军队同时还有存在另一种传统的希腊式重步兵。他们通常排成8列,以盾牌撞击的方式作战,每人手持一杆2―3m的长矛,身着亚麻甲或青铜甲,同时穿着青铜胫甲。
在这些重步兵中,最精锐的被称为持盾禁卫兵。希腊人尚右,最精锐的持盾禁卫兵往往布置在方阵右翼,预防对面包抄,并且伺机包抄对面。这些精锐士兵应该只有3000人。
二、马其顿骑兵
马其顿方阵虽然是军队的主力,人数最多。可是,马其顿军队的精髓却不在手持长矛的步兵,而是骁勇善战、装备精良的骑兵。
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手下就有这么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叫做伙伴♂骑兵。伙伴骑兵往往布置在队列的右翼,在方阵接敌时,通过冲击敌人后方(就是爆♂菊啦)完成对敌方士气和人数的双重打击。
这种步兵正面顶,骑兵包抄绕后的战术,我们称之为“砧板战术”,步兵就如同砧板,而骑兵就如同菜刀,敌人就如同砧板上的肉,即我为刀俎,人为鱼肉。
伙伴骑兵在腓力二世统一希腊和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手持骑枪,冲击敌人阵型。而同时期的希腊骑兵往往用的是标枪。不管是用哪种武器,这些人最终稿都会下马拔刀肉搏,而不是一直骑在马上。
而马其顿的另一支骑兵部队叫做塞萨利骑兵。伙伴骑兵因为是精锐部队,所以被布置在右翼。而塞萨利骑兵肯定就布置在左翼了。这些骑兵就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骑兵,冲锋前投掷标枪,然后也是下马肉搏作战。
战斗中,塞萨利骑兵往往也会包抄敌方步兵,并且驱散、消灭敌人骑兵。
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马其顿军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部队――弓骑兵。弓骑兵参加了征服印度的杰赫勒姆河之战。
马其顿的骑兵数量大致在7000至10000。
三、马其顿远程部队
马其顿军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远程部队,用以先敌打击和压制对面远程部队。
首先要提的是克里特弓箭手。克里特是古希腊的中射箭文化最浓的城邦。一直到中世纪,克里特人都是军队中重要的远程部队。不过在马其顿军中,弓箭手的地位相当低,被认为是“最辅助”的兵种。
弓箭手被认为是散兵,通常不像中亚、西亚国家那样排阵作战。但是有这支部队的存在,想仅仅依靠远程打败马其顿军队,基本上就是一种幻想。
在希腊军队中,投石兵的地位都比弓箭手高。不要以为投石就是随便捡一块石头,往人堆里一扔。
投石是个技术活:首先,投石兵的石头是专门打磨的,形状非常一致;其次,扔石头也不是靠手,而是用的专门的投石索。别小看石头,射程比弓箭远,而且威力比当时的弓箭大。
古希腊那个时期,投石的威力甚至比弓箭还大。大卫就是依靠投石击败了强大的巨人。而马其顿的投石兵往往来自罗德岛,这个小岛的人,没事就喜欢扔石头,结果被马其顿军队看上了。
而那个时代最流行的远程部队就是标枪兵了,因为标枪的效果远远强于当时的弓箭,很多将领都喜欢配上几个标枪兵互相扎。
四、马其顿的整体阵型
在有了各种士兵后,想要让马其顿军队变得天下无敌,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阵型。
散兵与非常规部队设置在最前方,射箭、投石或者掷矛,敌军离得近了就退到方阵后方。方阵立刻接敌,两翼传统短矛方阵保护侧翼。
骑兵则从两翼出发,消灭对方骑兵部队,然后包抄对面,用砧板战术打击对方。
这么一套战法就是马其顿军事体系的全部,小A认为这种军队能在西方横行霸道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后世继业者忽略了骑兵的作用,一味增强长矛方阵,让马其顿军队出现了短板,才让这套军事体系没落。
不过,随着匈人阿提拉的入侵,哥特人恢复了马其顿军事体系,成了当时连罗马军团都比不上的最强步兵。后世的瑞士和西班牙人则把长矛发挥到了极致,可见马其顿的军事体系在西方经久不衰的。
本公众号文章均系小A本人原创,未经允许,不要转载。